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贯通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2017-07-11 09:03 来源:安徽日报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三大引领性战略,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内涵均是推动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形成更为强劲的发展合力。以长江经济带为依托,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区域,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贯通融合,对于统筹好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和海外发展空间拓展这两个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安徽是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围绕建成“一带一路”重要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撑、长三角新发展重要增长极这三个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为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融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贯通融合的几点认识

▲资料图(来源:互联网)

第一,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强大引擎。从关系上看,“一带一路”是通道,长江经济带是引擎。《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长江经济带要“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已经明确,长三角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江经济带以占全国20%的国土面积贡献了超过40%的GDP,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体现国家最高经济实力、引领全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战略任务。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开拓了长江经济带转型发展新空间。“一带一路”区域人口比重超过全球60%,经济总量占比达到1/3。如果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能够有效改善,“一带一路”区域有望发展成为大西洋、太平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发展空间,构筑起一个新的经济贸易大循环。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重要的优势制造业集聚区,低成本的适用技术和产品更加契合沿线国家的现实需求。这将推动长江经济带的技术、装备、管理等优势走出去,拓展技术研发、工程设计、金融服务、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第三,两大战略融合有利于促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十八大以来,国家区域战略重心由“突出特色”转向“协同整合”。前期实施的江苏沿海开发、皖江示范区、武汉城市圈和成渝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必须统筹到两大战略下。2014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已经提出,要把联动实施江苏沿海开发、浙江海洋经济和舟山群岛新区、安徽皖江示范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结合起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沿江各省区必须从过去的“相互竞争”转向“强化协调”,通过分工协作强化区域竞争核心优势,这将有利于开创我国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贯通融合的主要着力点

1.推动政策有效联通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首要在于形成共建共享的区域合作机制。一方面,要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协调推进机制。在国家层面加强协调,制定两大战略贯通融合的具体实施举措。帮助沿江地区强化与“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与衔接,形成以政府高层互访为引领、以战略沟通为重点、以项目合作为载体的长效政策沟通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支持长江经济带以市场衔接、政策互惠、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和文化融通为纽带,共同推动向东向西开放取得新突破,建立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

2.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必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先行。一方面,引导长江经济带发挥规划、技术等方面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提升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优先打通长江经济带内部中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的缺失路段,推动长江航运标准化制定,提高服务东西向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物流运输的通达效率,强化产业发展支撑。积极拓展中欧班列新路线,推动跨境电商全面对接中欧班列,力争实现长江经济带内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全覆盖,带动长江流域产业布局优化和城镇发展。发挥欧亚大陆桥铁路运输的多节点联动优势,通过巢湖港、乐山港入江,通过洋山港入海,实现陆上丝绸之路陆运、长江经济带水运和海上丝绸之路海运联动。

3.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必须把产业协同作为主要抓手。通过产业的优势互补,把“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更加充分的释放合作红利。一是以产能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要素互融互通。依托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引导长江经济带企业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经营、工程承包等多种方式,扩大钢铁、有色、建材、电力、家电、电子等优势产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实现由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转变,密切相互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往来。二是以园区共建夯实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基础。以共建园区为抓手,利用长三角地区在合作模式、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引导国内转出产业集中布局,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形成更加合理的分工和更加紧密的协同关系创造条件。三是以技术创新强化长江经济带对“一带一路”的资源整合能力。依托长江经济带的技术优势,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技术水平的优势企业赴境外投资,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石化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整合,拓展高新技术产品的海外消费市场。

4.对接金融需求与服务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必须解决融资这一关键性问题。可以鼓励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发挥资本优势,通过服务创新,撬动社会资本、国际资本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积极拓展海外金融服务功能。依托长江经济带丰富的金融资源,以基础设施互联、资源开发利用、优势产能合作等为重点,积极拓展海外并购、海外证券承销、结构化融资、跨境租赁融资等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二是加强与专业高效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加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国际融资平台的有效衔接,在项目筛选、投融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与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加强与世行、亚开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其牵头的境外重大项目。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鼓励通过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的创新,为沿线企业提供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融资服务。

5.密切人文往来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必须利用人文交往增进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可以把旅游业作为主要切入点,以旅游合作密切人员往来。利用长三角地区在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方面的经验,扩大长三角旅游景区联盟影响力,大力推广“旅游护照”,提高双方旅游的便利性。鼓励双边有实力的旅行社积极开展国际旅游经济合作,加强旅游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民间合作交流平台。依托上海、杭州、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等沿江主要城市的影响力,开展与“一带一路”相关高端论坛、研讨、商务洽谈等活动,支持新闻媒体进行互访,发布旅游、文化、人才等信息,全面展示各自社情民意、人文风情等。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通过开展联合培训、出国深造、异地培训等活动,帮助了解当地文化及民俗习惯。

6.发挥城市群的引领作用

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贯通融合,必须发挥好城市群的引领性作用。长江经济带拥有长三角、中部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带动“双向”开放和整个区域的发展。一要强化城市群之间的沟通协作。建议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核心,联合成渝城市群、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建立起城市群之间的合作机制,强化长江经济带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辐射能级。二要注重发挥关键节点城市的作用。以重要节点城市为突破口,做大做强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重要节点城市,提升城市影响力,强化要素集聚能力,带动其他区域融入“一带一路”。三是创新城市协调合作模式。借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经验,以城市合作为重点,推动贯穿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交通、能源、生态、信用、应急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构建新型城市合作利益协调机制,共同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

执笔:谢枫 阮华彪 李红梅 孙韩 王莉莉 常彬斌

单位: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课题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