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循着112个地名去打卡:在街巷山海中,读懂深圳7000年史诗

2025-04-28 14:55 来源:深圳特区报

当你站在大鹏半岛的

咸头岭遗址前

指尖抚过新石器时代灶台的余温

当你漫步深南大道

看玻璃幕墙倒映着

“孺子牛”开拓拼搏奋勇前进的身姿

当你在前海石公园

凝望那块象征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巨石时

会突然明白

深圳7000年的厚重历史

从未被海风抹去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深圳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112个地名保护名录中包含了63个传统文化与历史地名、17个红色历史地名、32个改革开放地名。

它们分布在街巷山海中

是市民游客打卡深圳的好去处

更是一部读懂城市的鲜活“编年史”

图片

鹏城村打造国家海防、革命历史文化名村,图为鹏城村全貌。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大鹏管理局

文明溯源

在山海间寻找“深圳人”先祖记忆

大鹏半岛大鹏街道的咸头岭遗址曾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这里不仅有距今约7000-6000年的深圳古文化源头,其I段遗物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现有准确年代的新石器时代最早遗物,出土灶、立石、建筑基址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用火种点亮了岭南文明之光。

宝安是深圳地区最早的古县名,可追溯至东晋咸和六年(331)设东官郡,置宝安、海丰等六县。宝安为六县之首,这是深圳地区建县之始。范围包括今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东莞市全部和广州市番禺部分区域。

清康熙、嘉庆《新安县志》等文献记载,其得名说法有二:一为境内有宝山,山有宝(银),“得宝而安”;二为境内“山辉泽媚,珍宝之气萃焉”。建县后,深圳地区的县名几易,最终在1914年复用“宝安”。这个承载着美好愿景的地名成为连接古今的纽带。

“深圳”为古代河流,清康熙《新安县志》记载其河沟深浚。河上建有惠民桥,据考断应为今布吉河,深圳墟、深圳墩台及之后的深圳站、深圳镇、深圳市均得名于此。

2.jpg

《新安县营汛图》记载“深圳墟”。图源:文旅深圳

但这条河,并非现在的“深圳河”。其古称罗溪、滘水,首见记载于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附加地图。

3.png

布吉河与深圳河(1982年)。图源:罗湖发布

而自深圳河定为界河伊始,这条河流的命运便与民族沉浮紧紧相连。现深圳河是深圳市五大河流之一,其干流及支流莲塘河是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界河。

“龙从梧桐起,岗上聚客音。”龙岗最早见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归善县志》记载,“龙冈墟”作为“珠三角客家之都”,龙岗的客家围屋如珍珠般散落。

此外,深圳的牛湖、三洲田、对面喊、固戍、湖贝、甲岸、兰水壆、半天云、西湖塘、鹤湖新居、大万世居、龙田世居等古村地名也承载了村民开基立村,又不忘先祖故地的深情。如凝固的乡音,是打开岭南民俗研究的“金钥匙”。

热血山河

红色地名里的“觉醒年代”

1941年末至1942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领导下,从日寇占领的香港冲破封锁线,分别从陆路和水路营救出数百位中外闻名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上演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壮烈史诗。

如今,海浪依旧拍打着礁石,仿佛在诉说那些隐秘而伟大的往事。“血战沙鱼涌”(1925年)“沙鱼涌歼灭战”(1948年)等著名战斗名垂青史。阳台山作为东江纵队的重要根据地,深圳市革命老区则留下了“英雄山”的美誉。

如果说历史地名是深圳的根脉,那么红色地名便是它的热血。坪山、新屋吓、山厦、王母围、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曾生故居等,留下了“黄埔军东征讨伐”“东江纵队土洋会议”等红色印记,奏响了贯穿1921年至1949年的“革命壮歌”。

罗湖桥演绎了从石板桥到“命运之桥”的蜕变。其前身为背靠罗湖山的一座民间石板桥,清代改为木桥。1909年因建造广九铁路改为铁桥,成为内地通往香港的铁路大动脉。它见证过战火纷飞的离乱,也承载过改革开放后深港两地的相拥。

如今,站在桥上,听列车驶过铁轨的隆隆声响,如发出“一国两制”的时代强音。

改革惊雷

时代地标背后的“深圳速度”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50层楼高的国贸大厦仿佛仍回响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声音。

这座当时的全国最高建筑,在混凝土泵车昼夜轰鸣中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1992年在此发表的“南方谈话”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深圳从1979年8月建市至今留下的改革开放地标发生过改革开放重大历史事件、或与改革开放重要人物相关联的地名不胜枚举。

诸如邓小平铜像、蛇口、蔡屋围、渔民村、南岭村、上海宾馆、地王大厦、孺子牛雕像、深圳大学等,见证了“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具有“深圳第一路”美誉的深南大道如贯穿45年历史的“时代脊梁”,这条从深圳墟通向南头古城的深南公路于1979年始建,1994年全线贯通,全长25.6公里,是流动立体的改革开放博物馆。位于其中的上海宾馆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福田中心区建设前是深圳的“原点”,当夜幕降临,霓虹灯与树影、繁花交织更显“坐标”传奇。

2010年矗立的前海石,以“扬帆启航”造型寓意改革开放再出发。2012年12月与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深圳前海,让这块巨石成为“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凭海临风,石前远眺,仿佛能看见未来的浪潮正奔涌而来。

尾声

地名不老,城市永生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魅力国土空间塑造”,全景展现历史与当代人文特质、城市发展记忆和特色风貌。

112个地名,是深圳打造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的文化名城,递给世界的112张历史名片。它们诉说着同一个故事:深圳7000年历史,是写在大地上的诗,是刻进地名里的歌。

深圳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一、传统文化与历史地名(63个)

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建筑物(群)名称:宝安、龙岗、大鹏;新安、梅林、沙头角、福永、沙井、石岩、平湖、布吉、观澜、公明;牛湖;三洲田;赤湾、固戍、上沙、下沙、湖贝、衙边、燕川、应人石、甲岸、西湖塘、兰水壆、樟坑径、合水口、李松蓢、玉律、楼村、对面喊、较场尾、半天云、鹤薮、盐灶;

自然实体名称:梧桐山、凤凰山、亚婆髻、七娘山;深圳河、茅洲河;内伶仃岛;

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南头古城、宋少帝陵、赤湾左炮台、赖恩爵振威将军第、曾氏大宗祠、元勋旧址、鹤湖新居、大万世居、龙田世居、龙津石塔、永兴桥、绮云书室、虔贞女校、纪劬劳学校、念妇贤医院、咸头岭遗址、清平古墟、赤湾天后庙;

交通设施名称:中英街、罗湖桥。

二、红色历史地名(17个)

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建筑物(群)名称:坪山;新屋吓、山厦、阳和浪、白石龙、王母围、沙鱼涌;

自然实体名称:阳台山;

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怀月张公祠、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素白陈公祠)、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鸿安酒家)、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陈氏大宗祠、泽培陈公祠)、东宝中学旧址、曾生故居、陈郁故居;

公共设施名称:光祖中学。

三、改革开放地名(32个)

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建筑物(群)名称:罗湖;东门、华强北、香蜜湖、蛇口、西丽;光明农场;车公庙;皇岗、水贝(罗湖)、蔡屋围、渔民村、白石洲、大芬、南岭村;华侨大厦、电子大厦、国贸大厦、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竹园宾馆、雅园宾馆、东湖宾馆、南海酒店、上海宾馆;

自然实体名称:微波山;

纪念地旅游景点名称: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石岩上屋热线圈厂旧址);海上世界;邓小平铜像、孺子牛雕像、前海石;

交通设施名称:深南大道;

公共设施名称: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