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风道”治理雾霾可行性高不高?

2014-07-08 09:48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是否可行仍是未知数但多城市趋之若鹜

自从“雾霾”成为热门词汇,除霾招数便百花齐放。减排、限行、启用新能源……这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治霾办法,然而近来,“借风”除霾的方法屡被提起。

7月1日至7月2日,2014城市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一个被重点强调的观点一经提出,便成为会议亮点。这个观点是:城市规划应该留出风道。

城市风道

城市风道,又称为城市通风廊道,是指在静稳无风、大气扩散条件差的不利气象条件下,为防止污染物堆积,在规划里考虑留出主风向和次风向通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将霾等污染物吹走,成为备选除霾方式之一。

城市风道“除霾”

“城市风道”理论对治理雾霾的现实可行性究竟高不高?“留出风道”从环境保护角度,会不会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多城市追捧?

令“城市风道”进入公众视野的是杭州媒体的一篇报道。2013年11月,杭州媒体称,杭州要建设巨大的城市风道,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以便吹走城市上空的灰霾。

杭州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城”的城市,南面、西面、西北面有不少的山岭,北面有半山、超山等,只有东面是平原,钱塘江沿老城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去。在杭州,共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大部分集中在主城区和钱江新城。

杭州城市风道建设

专家分析,杭州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原本清凉的东南风可以经过钱塘江上、夹带一些凉润的江风,顺江堤、鱼塘、农田和比较低矮的建筑群,一路向老城区和西湖吹去。但大批高层建筑正好阻挡在风向杭州主城区吹去的行经路线上。钱塘江上的风吹不进来,市中心的污染物同样也吹不出去,风到了某一个地方,被建筑物阻挡,就要再向上“翻越”,延缓了散热的速度,这就导致雾霾长时间停留。加之,白天高层建筑物的墙壁和屋顶受到阳光照射,区域很快升温,杭州夏天热岛效应也更加严重。

为此,有专家提出,杭州需要更多没有阻拦的东西向街道,顺着城市的风向,以利用自然风降温、交换空气。杭州提出结合六条生态带进行通风廊道规划,“开展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减轻雾霾天气影响”也作为今年杭州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

采取同样思路的还有上海。据了解,上海在规划建设浦东新区时,便特意留出250米宽的世纪大道作为“风走廊”。而以“火炉”著称的武汉,为了降温,一度在城市内外广泛布绿,建成六条生态绿色走廊。依靠这六条最窄二三公里、最宽十几公里的“风道”,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平均下降1℃-2℃。

翻看资料,记者发现,南京、株洲、贵阳、绍兴、福州等多个城市也纷纷传出类似声音,将进行“城市风道”规划,以此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手段之一。

1/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