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肖金成:区域中心是资源型城市的最佳定位

2014-09-19 09:56 来源:和讯

艰巨的考验

东川绝非个案。2002年,我所在的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申报了专题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这也是国内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定量研究并探讨转型出路的开始。根据我们当时的测算,中国总计668座城市中有118座可以被归入资源型城市的行列之中,这些城市涉及的总人口约1.54亿。按矿产资源种类划分,118座资源型城市中有煤炭城市63座,森工城市21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石油城市9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其他城市5座。上述这些城市中,有69个城市已经面临资源枯竭威胁,这些城市的转型需求相当迫切。

矿业城市在新中国城镇化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仅有10.6%。正是因为一大批大型矿产地的发现以及据此建立起来的400多个矿业城镇,我国城市化进程才得以大大提速:到199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31%,县以上矿业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比例也由1980年的9.8%上升到了33%。完成同样进程,英国所花的时间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这些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源型城市其实都有自己的问题,它们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对政府指令甚至个别企业的经营依赖过于强烈,很多城市甚至完全建立在一家企业的基础上;同时,这些城市的产品又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产品,它们的市场竞争力普遍不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资源转移的加快,这种结构对外部市场的适应性迅速减弱。当资源消耗殆尽和外部竞争加剧要求企业对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时,过重的包袱反而拖累了企业的转型。一旦这些企业淘汰出局,经济衰退带来社会问题就会迅速涌现,城市就会步入危局。

因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对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意义深远。世界银行此前发布的报告称,从现在起到2030年,中国城市居民人口年均增长将达1300万,这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东京。到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10亿,城镇人口比例也将从目前的54%上升至70%。但如果没有占城市总数20%的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这个城市化进程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所幸,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谋求转型与再发展的征程中,失败的东川并不是惟一的记忆。

包头的故事就和东川完全不同。作为一个建立在矿产资源基础上的城市,包头的矿区不在城市,而是在距离城市80公里的白云鄂博,这和东川的情况有些类似。不过,包头对矿和城市的关系理解得更加深刻,他们将白云鄂博单纯定位为矿区,承载城市功能并利用矿产资源的则一直是包头的城区,炼钢工人和矿工以及他们的家属也都在包头而非白云鄂博生活,城市的规模因此得到保障。这样,白云鄂博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包头发展却日新月异并逐渐成为西部最具活力的城市,这座城市多年来甚至从未真正面临过资源枯竭的挑战。

3/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