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学术研讨会二十五:数字化转型下公园城市治理

2024-09-26 14:0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4年9月7-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了学术研讨会二十五:“数字化转型下公园城市治理”。论坛聚焦“公园城市的数字治理方式”,邀请产学研各界代表、规划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顶尖专家共聚一堂,深入交流研讨如何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公园城市发展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0-1.png

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升华。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技术变革对生产生活生态所带来影响广泛而深刻。准确把握公园城市的时代价值,以数智赋能公园城市规划建设,以数字科技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是城市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智慧应用场景如何落地?如何以系列场景为抓手,切实推动公园城市的数字化发展?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都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公园城市发展与治理领域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

1.png

主持人:唐鹏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唐鹏副院长在开篇词中提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将公园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有机融合,更需要精细化治理,数字时代的来临,为公园城市精准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数字化转型下的技术变革与对自然生态不变的追求共同构成了公园城市的演化动力。很多城市已在推动数智赋能城市社区,形成了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等一批数字化生态新场景。本次学术会议将以“数字化转型下公园城市治理”为主题,共同探讨公园城市的数字化治理方式。

龙瀛:《城市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

2.pn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北京城市实验室(Beijing City Lab, BCL)创始人

龙瀛副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城市人工智能的前瞻研究与应用实践。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城市人工智能给城市研究和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包括从被动到主动的城市观测方式转变、适应城市发展趋势和需求的变化、以及通过数字创新方式进行城市实践。具体而言,AI对于城市有三方面的作用,即AI赋能城市智能认知、AI重塑城市空间和AI创造城市空间。龙瀛副教授介绍了AI获取城市要素、评估城市环境、模拟城市景观、建立设计案例库等相关工作,并指出AI正在改变城市,例如第三办公空间的转移和打造无障碍环境等,同时城市空间的效能和运行逻辑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另外,龙瀛副教授认为AI支撑规划设计的四个层次为支持、增强、自动化和自治化,且现在处于第二个层次到第三个层次跨越的阶段。最后他指出中国城市正在面临着空间和社会的转移,技术革命深刻地重塑着城市和技术研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未来无限可能!

林建伟:《从知到智,气候适应型城市的武汉探索》

3.png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所长,正高级工程师

武汉拥有大江、大河、大湖,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城市气候条件,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不易流通,导致夏季炎热潮湿,是大家熟知的“火炉”,因此,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对于武汉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林建伟所长介绍了武汉形成热岛的成因和降温手段,提出顺应自然、主动干预、持续改善的总体思路,从通风、活水、增绿、透气、降碳等方面,形成规划、建设、生态、治理措施“组合拳”,进一步缓解了武汉的夏季高温,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林建伟所长的报告基于数字技术的生态环境优化方法,在城市格局调整和布局优化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成玉宁:《数据驱动下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研究与实践》

4.png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成玉宁教授详细介绍了数据密集型时代以及数据驱动下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他认为数据密集时代的人居景观环境有属性转变、目标明确、数智融合创新发展三大特征,并形成了数字景观、数智景观和智慧景观的演进路径,探讨了物联网与传感器、多源异构数据库、全生命周期景观环境评价系统、贯穿全流程的智慧化技术等数字技术赋能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提升方法,并在南京天保街生态路海绵系统和乡村生态景观数字化应用平台等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实践。成玉宁教授的研究基于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的特质,探索了建构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的逻辑与智慧,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指导了人居生态景观环境的发展。

王鹏:《让未来在场:企鹅岛与关于未来城市的四个共识》

5.png

腾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教授级规划师

新技术革命曙光初现,城市将迎来全面变革。王鹏从“人-社会空间”、“机-信息空间”、“环-物理空间”三方面介绍未来城市的四个共识,即“在场:沉浸交互,全真互联”、“生成:人机协同,创造空间”、“友好:机环适配,服务于人”和“创新:全面融合,孵化创新”。城市各系统演进路径都不是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量的简单扩张或内卷,而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新把各系统下相对独立的网络、技术,重新组合成一个高频度、分布式、松耦合的新系统,以系统能力而非单一技术和设施去解决需求问题。王鹏道出了数字技术对城市空间影响的本质问题和原因:目前的城市形态跟数字技术发展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背后的原因在于两者的进化周期不一样,我们的科技创新的迭代速度是指数级的,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建筑的存续是以几十年或者100年为周期的,所以科技发展和城市变革之间一直存在周期上的错配。科技的融入可能需要一个新的城市框架。王鹏通过对人、机器、环境的思考,以及在企鹅岛的实践,探索未来城市及规划建设,这也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治理提供了启示。

于儒海:《公园城市下的成都“情绪地图”研究》

6.png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于儒海副总工程师从情绪数据的价值、情绪识别的技术和情绪技术的应用三方面介绍了基于网络社交数据的成都“情绪地图”研究。他以评论数据为基础,将市民需求与规划设计深度链接,通过数字化方法助力空间研究,拉满大家的情绪价值。技术上从建设语料库、实现情绪捕捉、进行空间落位、衔接规划语境、实现策略响应,是很有意思一条研究路径。当然,情绪价值的挖掘还有很多方法,其应用场景也应不断拓展。正如报告中所说,由于“情绪识别”和“情绪响应”的实现,下一步的“情绪引导”正在成为备受关注内容,这也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精彩化”措施。

茅明睿:《从公园服务效能评估到数字化运营探索》

7.png

城市象限 CEO,正高级工程师

茅明睿作为最后的压轴嘉宾,以从公园服务效能评估为案例,为大家分享了数字技术在精细化治理的实践探索。他以公园为评估主体的研究,从城市公园的微观视角,关注了公园在服务人群、公园活动、服务设施等层面的综合表现,关注不同公园在服务能力、服务效果上的差异性,更加精准助力公园管理和运营提升。通过分析公园服务的多维感知,在公园管理、公园提升和公园运营三方面提出相应的研究思路,实现了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公园服务效能评估。茅明睿的技术探索,可总结为四点“全”,一是全要素,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采集终端,实现公园全要素的自动采集,如公园中的监控设施、公共厕所、消防设备、护栏、垃圾桶、楼梯、标识牌等要素数据的自动采集;二是全自动,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诊断,如基于计算引擎的自动化指标计算和可视化管理,基于知识图谱的自动化指标结果诊断和建议生成,基于报告引擎的自动化智能报告生成和管理,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三是全类型,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类公园的数字化评估,如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生态公园、社区公园等;四是全流程,从现状分析,到规划设计,再到管理运营,探索了数字技术加持下的公园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实践路径。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适应新时期的公园城市建设与治理,面临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各位专家共同为数字化转型下的公园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考与经验,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超大城市精细治理聚智赋能,用数字科技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助推实现公园城市的“幸福美好”生活图景。

供稿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