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追问北京城市规划:什么是这座城市的城市性

2014-08-07 10:08 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车 飞

中国式住宅

北京最为常见的高层住宅小区,在书中被称为是莱特的内闭式“拉德本”花园小区与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开放城区的混合物。甚至被理解为“坐落在奢华园林中的经济型住宅”。那么中国式住宅区是否形成?它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

北京最早的商品房居住小区是方庄社区,这个社区的邻里小区规划模型对今天中国的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普遍的影响。甚至极端一点的看法是,其塑造了中国式造城的基本形象。

方庄社区的规划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特殊状况。当时的规划师受到英国战后的花园式卫星城建设的影响,同时又不希望对计划经济时代,源于苏联的邻里居住区模型标准进行过多的突破,再加上受到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最终形成了这个混合有多种思想的规划模型。

以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为原型的高强度集体邻里的建筑空间,与以莱特的 “拉德本”花园小区为原型的高强度集体邻里的小区外部空间组合在一起,两种欧美激进的乌托邦居住模型的强强组合,恰好适应了刚刚从计划经济的单位负责制中走出来的人们的需求。

实际上,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所倡导的高强度集体邻里,是以获得最大的外部个人自由空间为前提的,而莱特的“拉德本”花园小区所规划的高强度集体邻里的小区外部空间,是以保证绝对独立的私人生活的独宅为基础之上的。

在今天的北京,人们买一套房时,其房价中的建造成本所占可能只有价格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当经济不再是高层集体住宅的重要规划因素时,我们应该思考物理层面的高密度集体居住空间背后的集体性与集体生活的意义所在。

单极化效应

改革中的中国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有史以来一场最为激烈和规模最大的社会运动正在中国悄悄展开。城镇化是否就是这个国家正在努力的试图通过在空间中减少或消灭乡村、扩大或增加城市,以此实现改革开放的现代化目标?

当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致力于在空间与质量上扩大并深化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未来六年的目标是:“提升城镇化质量,优化城镇化格局,提倡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服务以及完善城市机制”。

对于北京,则具体化为发展京津冀巨型城市群。不同于资源均衡的长三角巨型城市群和产业均衡的珠三角巨型城市群,北京作为首都拥有压倒一切的集中资源与效应,因此北京城市圈的城镇化问题,与长三角和珠三角有很大的不同。

在复杂性、多样性与竞争性中获益的都市群模式,在拥有调控市场能力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的首都模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城市化在欧美国家是作为一种城市现象被认知,今天的中国面临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城市化作为某种政治经济学的工具成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此背景下,北京面临着选择,京津冀一体化的巨型城市群发展,是单极化还是去单极化?是乡村中的城市还是城市间的城中村?

4/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