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经济增速自2007年达到新千年以来的高峰后就一路下滑,从当年的14·2%直落到去年的6·6%,而6·6%的速度,是1990年以来的最低年增速。2007年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年,由于外需突然消失导致经济下...
深度报道 2019-02-14 09:20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城乡规划工作的未来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
深度报道 2019-02-13 09:4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城乡规划工作的未来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
深度报道 2019-02-13 09:34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城乡规划工作的未来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
深度报道 2019-02-13 09:20
导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因此,城乡规划工作的未来发展必须“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
深度报道 2019-02-01 09:25
导读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多位在规划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和学者回忆撰写了纪念文章。本文为胡序威先生对如何理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与回顾。前言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四...
深度报道 2019-02-01 09:02
本文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孙施文教授在2019首届“铁路遗产保护与历史城镇治理”学术论坛上做的演讲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承办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资源支持!讲者│孙施文中国城市规...
深度报道 2019-01-28 10:04
自古以来,中国的乡村大都是风水先生选的址,是乡里的乡绅能人画师构思出来的,再加上能工巧匠建设出来的,通过岁月的演变,自然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村庄格局与风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乡村规划设计。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乡村规划...
深度报道 2019-01-28 09:28
当前,我们正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
深度报道 2019-01-25 10:49
编者按本文建立了未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演变探讨的基本框架,应认知信息化支撑的流动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条件、以及不同人群对人居环境需求等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变化的影响作用,提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
深度报道 2019-01-25 09:5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978年,农业大包干开始释放土地生产力;1998年~2001年,城市改革持续跟进,1998年原国土资源部成立,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开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1...
深度报道 2019-01-24 11:05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小中大城市等不同阶段,也产生了一批超大城市(或大都市地区)。当下所采用的单核心无限放大模式(即老百姓俗称的“摊大饼”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摊大饼”带来的功能过度聚集、...
深度报道 2019-01-24 09:47
从七个关键词看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谈雄安新区规划新理念上承《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下启新区系列专项规划,《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获得批复。《总体规划》全面...
深度报道 2019-01-17 14:57
导读城市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是现代人“共在”的必然形式。深入揭示“人-城-居”的根本关系,是讨论一切城市及其规划问题的基本前提。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要将人的“共在”作为立足点与出发点,聚焦美好人居环境建设...
深度报道 2019-01-15 09:32
焦思颖把土地用途管制扩展到所有国土空间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源于土地用途管制的扩展。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首次提出“用途管制”的概念。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
深度报道 2019-01-14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