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5年9月23日(巴西当地时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俞孔坚教授意外逝世,享年62岁。北京林学院园林专业八零级全体同学特作此文,以表怀念。
“就这样,大学一年级的生活糊里糊涂就过去了。回想起来,真的很美好,如果有机会,我还想重过一遍。
——俞孔坚 [1]”
前一天还在看《海绵地球之旅 Pantanal-1》,现在就惊悉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拍摄纪录片《海绵星球》之时不幸遇难。难以接受的噩耗从地球另一端传到中国大地,比广东沿海超级台风来的还迅猛,卷得人们随风雨而泣,连呼吸都觉得是一种浪费。
那绿洲中的湿地,是夕阳中的再生。波光里的剪影,在我们的心头荡漾。你是北林的传奇,也是行业的骄傲。大学时代的你,吃苦耐劳,简朴执着历历在目。带着金华口音的你,洪亮的声音好像永远怕同学们听不见,却曾未想到非要让教室的空气都震荡。有时口音略显生硬的表达,却因为那股独特的神气劲儿,吸引每位任课老师的注意。在你面前除了遇到女同学永远不知道什么叫不知所措,有的只是一片无尽的追求。你从不在意别人如何评头论足,而是永往直前地探索。在沈大公子、何大壮等琴棋书画人才济济的同窗中,你默默苦读用质朴的毅力浸泡在无尽的知识学海中。以至于同一宿舍就诞生了秀才的包满珠、怪才的白文力和奇才的你。好似不知人间烟火的生活轨迹,却又捧回美人归让全班羡慕不已。
我家法律规定:戴上这个就跑不了了(左起:吉庆萍,俞孔坚,李金路)
园林80级全体师生合影(后排右起第10位:俞孔坚)
毕业后的你不仅成为了大学的尊师,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成长中拥有尊严和超越常规的创造力。07年第六届中国国际厦门园博会大师园的甘蔗田,让所有设计师审视当今。最初包括校园稻田在内的如似天方夜谭的奇想,或许引起了同行的质疑和担忧,有时甚至遭到舆论上的批判,然而你却教会了人们面临巨大挑战时应该如何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去迎接它的到来。你以“海绵城市”挑战传统设计手法,你的“自然无为”引起的争议逼迫从业者深思。你让我们看到了观点锐利、敢于破局的人,其理念能穿透固有的决策壁垒。你从不退缩,却也从不忘记与同行的人们分享你对生活的挚爱,教会大家如何把直白升华到美的境界。你选择了一条需要勇气和满布荆棘之路,同时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向业内外及公众持续发声!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言行,你都毫不犹豫的做到了!你的所作所为告诫人们:“残缺”有时竟是如此的美丽。虽然作为同学的我们也会觉得还需在场地空间营造上再需成熟的成长,还需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坚守中守正创新。但现在来看这些都不重要了,真正让人们信服的也许已经不再只是形式和尺度。作品最怕的就是设计的“不可控”,因为城市的很多美均来自可控,但生命的很多美是需要通过松手和放弃才得以呈现。也正是你将“可控”和“可生存”的分界线画得明明白白。作为先行者探索者也赋予善解人意的解读者,用独特的语言魔力和幽默感吸引着众多的追随者。在为数不多的同学聚会中,你总是面带微笑谦逊不语,而对大学生活的记忆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在同学眼里你永远是奋发和乐观、精力充沛的人。想必这种追求与刻苦精神也会无形地影响着你的学子,有时也会用你特有的方式和语言表达,教会每位学子感受世间的美好、温馨和对未来的憧憬。
欢迎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系主任卡尔·斯坦尼兹先生访华 1986年 北林专业楼前
(后排左起:吉庆萍,朱虹,章俊华,沈悦,李金路,李炜民,卡尔·斯坦尼兹,俞孔坚,黄庆喜,陈胜红,刘军,葛冬;
前排左起:方子函,刘颖,郭威,李霞,丘荣,梁明)
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大学园林植物专业的基础造就了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的你,归国创建了土人设计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尽管对你的争议始终如影随形,甚至有很多刻薄的评论,但你有一说一笑谈面对和善相处,坚守自己的信念。坚持用你的学术思想指导设计理念,创作出一个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你用一生努力工作丰富自己的心灵,成功时分享喜悦,受挫时,勇于面对。用作品告知所有的从业者,设计师的职业永远伴随着失败,永远不畏惧失败。有时你的“直挚”被认为“激进”,你的“理念”被认为“水土不服”,但你恰恰以脚踏实地去为人师表,你最后一次新生入学寄语“回归肉眼凡胎”表达了你内心的设计灵魂……无论怎样,那些“被认为”对于一位年过花甲的人来说多么难能可贵,任何对表面的装饰及刻意的追求对你来说都毫无意义,你把“不经意的自然通过作品让人们能看的见”。慢慢认识到“不完整”的美,允许生命不按当初设计的边界自由生长的美,允许野花绽放在草坪中的美,允许积水在低处停留一晚而成为不曾拥有的美。允许把“可控”让出一块天地,交还给“大自然”的美。你追求得如此通透、忘我、真实、机智、奋进,有时又如此的平和、无私、平易近人……春天像你的身影,万物盎然的生机,夏天像你的心灵,骄阳似火的激情,秋天像你的画卷,大地璀璨的风光,冬天像你的刚毅,地球之子的遨游。你走了,声音还在,铺天盖地,时时刻刻环绕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这种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你的功绩。阳光下,阴雨中,四季轮回,我们又能年复一年的感受到你传递的一种特殊的能量。只是这一次远行,恐未能如期赴约,走的太远太远,望一切安好——永怀俞孔坚同学。
园林八零全体同学
2025.09.28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80级30周年纪念.我的大学一年级. P.28-29.
北京园林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左起:何燕,刘燕,唐艳红,朱虹,陈晓丽,俞孔坚,郑强,郭翎,马玉(77级),孟兆祯,李金路,丘荣)
90年代三剑客在深圳(左起:何昉,俞孔坚,容欢)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
(俞孔坚,李如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