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思考

2014-08-14 10:54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詹运洲

第二,实施差别化的分类管理,上海中心城人口和就业岗位都非常高,但我们的新城新市镇总体人口不多,人口吸引力不够,很难吸引中高端人才集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新城和新市镇的投入力度,发挥这些地方对人口的吸引作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上海未来如果发展到3000万人口或更多,若能有效引导增量人口进入新城和新市镇,可以使上海整个城市网络比现在更有张力和竞争力。

第三,突出复合社区发展理念。我们长期以来,把社区建设放在不太紧要的位置上,没有把社区作为提供居住、工业、公共服务的基本单元,社区里的基本配置,如老年人的服务点、养老设施、卫生站等,都不是按照这个目标来做的。相比之下,新加坡就有非常好的经验,在地铁车站附近,把所有公共服务设施都集中在一块,实际是个小型的社区中心。这一点上海是缺乏的。

三是土地利用。土地规模需要进一步严格控制,需要通过更严格的土地政策来实现土地零增长。土地政策的核心关键词就是之前说到的五量调控。

四是空间布局,特别强调近沪空间。上海和周边地区城镇产业已经形成连绵态势,但在空间、产业、生态、交通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应特别强调与上海近沪城市有机联系。北边开始,启东、海门、太仓、昆山、吴江、嘉善、平湖,这一圈活力非常强。要考虑将这些近沪区域有效统筹起来,真正形成近邻的通勤圈。上海应充分发挥长三角核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引领作用,积极把周边这些城市一起整合进来,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产业发展,要突出高端化、集聚化、低碳化。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要有序推进104工业区块的评估和深化优化。推进位于建设区内、不在工业园区中的约195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转型发展,加大城市外围零星分散的约198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减量复垦。对于同城市及地区周边发展不相适应的规模较大的产业基地和园区,应结合地区整体情况做城市更新,或作为城市未来大事件的战略储备空间。

六是交通发展。更强调轨道交通的基础作用,强化交通枢纽的连通性,上海规划研究设想设立上海东站,东南西北都会有客运枢纽,把所有交通模式整合在一起。城市交通以公共交通优先为基本导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客运交通枢纽为衔接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重点加强轨道交通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促进土地综合开发的作用。

七是新型城镇化。核心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新城作为独立城市的能力,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推进上海生态网络建设,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上海生态用地必须确保在3500平方公里。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三网整体规划建设,水网、绿网和文化网络,需要统一起来进行考虑,这在江南水乡地区非常有代表性。

小结

上海特大城市的发展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强调三个要点:人本化,以人本化为核心;生态化,强调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把城市群协同均衡发展作为整个城市发展的平台。

在三个要点的基础上,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我们要探讨城市如何根据这些变量,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一是信息化,大家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被信息化深刻改变了,大家可以在线工作、在线购物,对传统办公楼的需求就减少了很多;其二是市场化,它是影响城市发展动力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发挥市场化的作用;最后是全球化,上海如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寻找城市定位,过去上海更多是在跟周边地区同构竞争,相对忽略了如何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接下来要回答好这个问题。

(报告者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内容来自7月5日由前滩综研等单位主办的“改革论坛2014”,本文经报告者审订。)

6/6<123456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古城墙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