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有了,还得让科研“落地”
都市气候图的编制,使多学科专家走到了一起,跨学科开展城市的规划、应急等工作,将城市当做一个系统来经营也正是大趋势。
实际上,学者们已经不缺跨界的意识,越来越多的规划师开始将气候知识运用到规划设计中,气候学家也从只关注现象、规律的研究,转变为研究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气候,帮助解决实际的建设与工程问题。深圳的规划部门已经接受了规划要考虑气候的观念,目前并不缺理念,而是怎样支持、引导、应用科学研究。
香港在“非典”后开始重视城市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研究,是亚洲首个研究都市气候地图的城市。该领域专家吴恩融的城市环境气候图和他的“大风理论”,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采纳,并纳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在香港旧机场等旧区改造和西九龙文化区等新区改造规划中,吴恩融的意见举足轻重。有人说,他的一句话可以决定新区里楼层盖多高,楼与楼之间有多宽。在最近的一次国际气候大会上,吴恩融谈得最多的不是科研,而是他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怎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政府官员解释自己的研究、阐明研究的意义,并建议政府如何制订政策。他说的一句话很值得玩味:很多学问在学问之外。
根据气候与人体舒适性的关系,气候图将深圳市划分为气候问题由弱到强的八个气候单元,以不同颜色表示。
城市气候高价值保护区。该区域在局部范围内较少,主要分布在塘朗山中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情况良好可产生下行山风,加上植被水体的散热作用,提供了风流通性好,温度低的舒适环境。
城市气候高价值保护区。位于塘朗山中海拔地区及莲花山、笔架山等绿地植被丰富海拔较高的区域,以及洪湖公园湿地水体等地。这些地区有助于减轻热负荷和促进风流通潜力。
城市气候中价值改善区。主要集中在莲花山、笔架山内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河流、公园及空旷地及未开发的区域如福田体育公园、香蜜湖、园博园等。这些区域的气温较为温和。
城市气候中价值改善区。这些区域主要是面积不大的河流、公园,和大型水体、绿地的周边地区,如组团绿化带的周围缓冲区,荔枝公园、农科花卉总汇等地。
城市气候低敏感改善区。通常集中在道路、较开敞地区和建筑密度较低的区域,如城市主干道等。这些地区有一定的绿化和水体,但因其地势不高,所以具备一定的通风潜力但热负荷受周围环境很大影响。
城市气候较敏感修补区。位于单元5附近的中等建筑密度区域,如梅林街道和香蜜湖街道等。这些区域通常集中在中至高建筑密度且少有绿化的区域,因此,这些区域的气温较高。
城市气候较敏感修补区。沙头街道、莲花街道等集中在高建筑密度且有少量开敞空间的城区,这些区域较为炎热。
城市气候极敏感修补区。主要集中在福田街道、南苑街道与园岭街道等建筑密度非常高的城区,表现出十分炎热的情况。
5/5 | < | 1 | 2 | 3 | 4 | 5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