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 | 姚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产业园区规划学术专班成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在推动城市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国各类产业园区贡献了超过 50% 的工业总产值和 60% 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无疑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产业园区已成为实现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生态工业园区,是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实践形式。旨在按照产业共生、资源共享、污染共治的思路,通过构建工业生态链网、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污染全过程治理等手段,实现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最优化。多年来,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工信部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取得了积极而显著的生态环境绩效,73家生态工业园区创造了全国8.6%的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全国工业低84%,单位 GDP 能耗较全国平均水平低 34%,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充分展现了产业园区对城市经济的强大带动效应与绿色转型引领作用。2025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示范项目获得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低碳成为发展主题,生态工业园区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新修订的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标准即将发布,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指引下扩展为“低碳、高质、创新、绿色”四大核心特征,园区作为工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未来,“生态链网”、“污碳协同”和“数智驱动”将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三大主题,一是构建完善的生态工业体系促进资源能源的梯级利用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二是通过能源的清洁替代与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捕集利用等手段,开展园区零碳或近零碳设计和建设,完善污碳协同防控体系,三是利用数字孪生和大模型技术对园区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监管,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智慧化手段大幅优化生态工业链网的运行效率和环境监管水平。生态工业园区将继续成为引领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排头兵。其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也必将让产业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绿色转型的示范窗口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阵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