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是“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城镇化率达到67%,处于什么水平?中国城镇化率还有多大提升空间,又将对扩大内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深度报道 2025-05-08 10:23
经济大省挑大梁要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协同和民生改善的多维突破,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质量引领”的跃升。“十五五”期间,需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形成大省突进、区域联动、国家发展的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深度报道 2025-05-08 09:53
5月7日是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的103岁生日,他是新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为我国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今日特摘编吴良镛院士于2014年9月16日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上,作的题为《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的报告,从 “理想” 到 “顿悟”,体会他分享的人生经验。
深度报道 2025-05-07 09:36
4月3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强调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深度报道 2025-05-07 09:26
近年来,攀枝花市针对传统中心城区面貌老旧、功能单一、设施薄弱的问题,通过采取“留、改、建”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对老旧城区进行功能整治和环境提升,逐步探索形成老工业地区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经验做法。
深度报道 2025-05-06 14:54
这个“五一”,城市的脉搏因年轻一代而强劲跃动。从大唐不夜城的汉服巡游到上海安福路的话剧快闪,从江西南昌蛤蟆街夜市到成都麓湖的水上音乐节……全国多地涌现的消费新场景,展现了青年群体强劲的消费活力和文化创造力。
深度报道 2025-05-06 14:35
大国发展经纬万端,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读懂五年规划,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在全局中定位、从战略上着眼、以人民为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中国人民的奋进与跋涉尽在其中。
深度报道 2025-05-06 14:19
近年来,随着保护与活化并重的城市更新深入发展,一些市井胡同焕发出新的活力,不仅让“逛胡同”这一北京旅游经典项目更加有趣,也让更多游客得以透过胡同,领略北京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魅力。
深度报道 2025-05-06 10:38
南京地名中保留了许多古都城的印记,承古代称谓是南京地名的一大特色。南京先后有几十个名称。越城、冶城、石头城、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昇州、集庆、南京、天京等等,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现象,也是南京这座城市名称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特征。
深度报道 2025-05-06 10:27
2025年的“五一”假期,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从繁华都市到静谧县城,从音乐节的狂欢到古镇的诗意,游客们以无尽的热情和多样化的需求,点燃了文旅市场的熊熊烈焰。
深度报道 2025-05-06 10:17
“巨富长”(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街区)为什么能够一直魅力四射、活力长青?为什么今天的“巨富长”仍然不断吸引青年人来此休闲娱乐、创新创业?4月13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志强作...
深度报道 2025-04-30 17: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的战略规划,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城乡“为何融合、如何融合”的根本问题,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和丰富的内涵要求,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度报道 2025-04-30 09:47
4月29日上午,总书记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要求上海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深度报道 2025-04-30 09:35
改革后的国土空间规划覆盖全域全要素的陆域和海域空间,也是国土空间治理的主要对象。由于海域空间治理仅涉及沿海地区,且关乎更多国家主权管理和国际海洋治理等重大国家战略问题,在此不作深入讨论。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陆域的生态、农业和城镇空间治理是普遍需要探讨的关键议题,《决定》为这三类空间的治理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深度报道 2025-04-30 09:05
作为拥有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徐州在时光长河中,始终挺立着一条见证文明嬗变的精神脊梁——纵贯古今的彭城路轴线。这条千年不移、始终如一的城市中轴,不仅串联起古城地理空间的对称美,更孕育诞生了彭祖文化、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徐州在新时代的标志性城市符号。
深度报道 2025-04-29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