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房屋年久失修,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而面临保护与更新的双重压力。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街区的宜居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带您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保护和宜居改造,探讨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深度报道 2025-09-18 13:40
方创琳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分类施策:因类制宜,分类别推进;因地制宜,分地区推进;因时制宜,分阶段推进;因特制宜,分特色推进;因度制宜,分程度推进。分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以差异化融合政策、市场化运行机制、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智能化创新驱动为支撑。
深度报道 2025-09-18 13:34
袁媛建议,大湾区应以全运会为契机,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协同,推动应急数据和资源调度平台标准化,借助大数据构建智慧风险防控体系,并积极引导多元共治,提升公众应急能力,共同打造高效协同、能抗冲击的“城市生命体”。
深度报道 2025-09-15 15:24
广州历经千年积淀,是典型的“老城市”。面向未来,广州肩负着将“老城市新活力”理念升华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范式的使命,其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值得深入思考与再认识。
深度报道 2025-09-15 14:30
在我国有14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1300片历史文化街区以及6.8万处历史建筑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载体,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深度报道 2025-09-15 11:13
杨浚以规划管理工作者的视角,从制度、方法、政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北京总体规划之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和详细规划改革。
深度报道 2025-09-15 09:29
8月30日,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成功召开。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发表讲话。以下为讲话全文。
深度报道 2025-09-15 09:19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为打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度报道 2025-09-15 09:17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建好人民城市、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坚定不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新篇章。
深度报道 2025-09-12 17:42
老胡同、小巷子承载着城市的文化沉淀,吸引了文创店主、非遗手作主理人等年轻创业者入驻,更新与传承相融,历史与现代碰撞,“最美街区”就这样诞生于“一新一旧”之间。
深度报道 2025-09-12 10:28
周岚以《用规划的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江苏空间规划实践为例》为题作大会报告。她分享了省域、城市和地区三个空间尺度的规划案例,生动展现了如何通过规划行动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成果,彰显规划的价值和作为。
深度报道 2025-09-12 09:04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北京市深刻把握会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以更高标准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
深度报道 2025-09-11 13:47
王凯系统回顾了中国城市规划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演变与时代担当,从支持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到推动生态绿色、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多维度高质量发展,强调当前应以人民城市为导向,优化城市体系,推进城市更新,构建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宜居、创新的现代化城市。
深度报道 2025-09-10 09:13
龙瀛教授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提升城市数据分析能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以及赋能规划设计与治理等方面的多重机遇,强调人工智能并非替代规划师的创造力,而是作为增强与赋能工具,助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
深度报道 2025-09-09 09:16
8月30日,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全体大会在沈阳成功召开。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小黎研究员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治理与价值再生》为题作大会报告。徐小黎研究员从战略意义、发展演进、治理内涵及未来探索四个方面系统阐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方法与实践经验。
深度报道 2025-09-08 11:25